人造刚玉的鉴定方法
00001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HS/T 1-2011和HS/T 39-2013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S/T 14-2006,HS/T 48-2014。
本标准与HS/T 48-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1章中的范围;
——修改了第4章中的仪器设备;
——修改了第5章中的试验步骤;
——按照HS/T 39-2013《海关化验标准编写规则》修改了格式;
——修改了附录A中的相关资料描述;
——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斌、苏骏、方文英、邱越、白鹤、贺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HS/T 1-2011和HS/T 39-2013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S/T 14-2006,HS/T 48-2014。
本标准与HS/T 48-201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1章中的范围;
——修改了第4章中的仪器设备;
——修改了第5章中的试验步骤;
——按照HS/T 39-2013《海关化验标准编写规则》修改了格式;
——修改了附录A中的相关资料描述;
——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海关。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斌、苏骏、方文英、邱越、白鹤、贺玺。
人造刚玉的鉴定方法
0000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造刚玉与氧化铝的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人造刚玉与氧化铝的区分鉴定。
000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Y/T 010 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
000013 总则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形态,区分鉴定人造刚玉和氧化铝。
000014 仪器设备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不低于50 nm,放大倍数不低于1万倍。)
000015 试验步骤
5.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1.1 试样的制备
将导电胶带的一面贴于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将样品粘于导电胶带的另一面,压实,用洗耳球吹扫去除未黏附牢固的样品。
5.1.2 试验步骤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操作方法遵照JY/T 010,调节各项参数(参考放大倍数见附录A),以观察到清晰的粉末的微观形态图片为准。
5.2结果判断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状态,若视野中观察到的样品颗粒为边缘锐利的致密颗粒,则样品为人造刚玉;若样品呈现其他形态,例如脑纹状、鳞片状、微球状等,则该样品为氧化铝。人造刚玉和氧化铝的典型电镜照片见附录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参考放大倍数
参考放大倍数见表A.1。
表A.1参考放大倍数
粒度 | 放大倍数 |
100μm~150μm(0.1 mm~0.15 mm) | 400 |
50μm~100μm | 400~1 000 |
10μm~50μm | 1 000~3 000 |
<10μm | 10 000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人造刚玉和氧化铝的典型电镜照片
人造刚玉(边缘锐利、放大400倍)见图B.1,人造刚玉(边缘锐利、放大3 000倍)见图B.2,氧化铝(鳞片状、放大400倍)见图B.3,氧化铝(鳞片状、放大3 000倍)见图B.4,氧化铝(鳞片状、放大400倍)见图B.5,氧化铝(鳞片状、放大3 000倍)见图B.6,氧化铝(微球状、放大400倍)见图B.7,氧化铝(微球状、放大3 000倍)见图B.8。

图B.1 人造刚玉(边缘锐利、放大400倍)

图B.2 人造刚玉(边缘锐利、放大3 000倍)

图B.3 氧化铝(脑纹状、放大400倍)

图B.4 氧化铝(脑纹状、放大3 000倍)

图B.5 氧化铝(鳞片状、放大400倍)

图B.6 氧化铝(鳞片状、放大3 000倍)

图B.7 氧化铝(微球状、放大400倍)

图B.8 氧化铝(微球状、放大3 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