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验知识
大肠菌群的检验
粪大肠菌细菌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检出粪大肠菌群表明该化妆品已被粪便污染,有可能存在其它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因此粪大肠菌被列为重要的卫生指标菌。
1.测定原理
检验方法是根据粪大肠菌群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如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44 ℃培养(24~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能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2.仪器
恒温水浴、温度计、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电炉、三角瓶、试管、小倒管、pH计或pH试纸、高温消毒锅、灭菌吸管、灭菌平皿。
3.培养基和试剂
(1)乳糖胆盐培养基:配方见表8-23所示。
表8-23 乳糖胆盐培养基配方
制备方法: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于蒸馏水中,调pH到7.4,加入指示剂,混匀、分装试管(每支试管中加一个小倒管),在69 kPa压力下灭菌20 min。
(2)双倍浓度乳糖胆盐培养基
按上述乳糖胆盐培养基成分,蒸馏水量不变,其它成分加倍。
(3)伊红美兰(EMB)琼脂:配方见表8-24所示。
表8-24 伊红美兰(EMB)琼脂配方
制备方法:先将琼脂加到900 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磷酸氢二钾、乳糖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 mL,校正pH为7.2~7.4。分装于烧瓶内。在0.1 MPa压力下高压灭菌15 min,备用。临用时加入乳糖并加热熔化琼脂。冷却至60 ℃左右,以无菌方式加入经灭菌的伊红美兰溶液,摇匀,倾注平皿备用。
(4)蛋白胨水(作靛基质试验用):配方见表8-25所示。
表8-25 蛋白胨水配方
制备方法:将上述成分加热熔化,调pH为7.0~7.2,分装小试管,在0.1 MPa压力下高压灭菌15 min。
(5)靛基质试剂
柯凡克试剂:将5 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到75 mL戊醇中,然后缓缓加入浓盐酸25 mL。
试验方法:接种细菌于蛋白胨水中,于44 ℃培养(24~48)h。沿管壁加柯凡克试剂(0.3~O.5)mL,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显深玫瑰红色。
蛋白胨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
(6)革兰氏染色法
1) 染液制备:按表8-26制备染液。
表8-26 染液的制备方法
2)染色法
①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l min,水洗。
②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l min,水洗。
③ 滴加95 %酒精脱色,约30 s,或将酒精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酒精滴满整个涂片,10 s后水洗。
④ 滴加复染液,复染l min,水洗。待干,镜检。
3)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如用1∶10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作复染液,复染时间仅需10 s。
4.测定步骤
(1)取10 mL 1∶10稀释的样品,加到10 mL双倍浓度的乳糖胆盐培养基中,置44 ℃培养箱中培养(24~480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粪大肠菌群阴性。
(2)如产酸产气,则划线接种到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在37 ℃培养(18~24)h,同时取该培养液(1~2)滴接种到蛋白胨水中,在44 ℃培养24 h。经培养后,在上述平板上观察有无典型菌落生长,大肠菌群在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亦常为大肠菌群,均应注意挑选。
(3)挑选上述可疑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4)在蛋白胨水培养液中,加入靛基质试剂约0.5 mL,观察靛基质反应,阳性者液面呈玫瑰红色;阴性反应液面呈试剂本色。
5.检验结果
平板上有典型菌落,并经证实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靛基质试剂验阳性,则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细菌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检出粪大肠菌群表明该化妆品已被粪便污染,有可能存在其它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因此粪大肠菌被列为重要的卫生指标菌。
1.测定原理
检验方法是根据粪大肠菌群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如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44 ℃培养(24~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能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2.仪器
恒温水浴、温度计、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电炉、三角瓶、试管、小倒管、pH计或pH试纸、高温消毒锅、灭菌吸管、灭菌平皿。
3.培养基和试剂
(1)乳糖胆盐培养基:配方见表8-23所示。
表8-23 乳糖胆盐培养基配方
物质 用量 | 物质 用量 |
蛋白胨 20 g 猪胆盐 5 g 蒸馏水 1000 mL |
0.4 %溴甲酚紫水溶液 2.5 mL 乳糖 5 g |
(2)双倍浓度乳糖胆盐培养基
按上述乳糖胆盐培养基成分,蒸馏水量不变,其它成分加倍。
(3)伊红美兰(EMB)琼脂:配方见表8-24所示。
表8-24 伊红美兰(EMB)琼脂配方
物质 用量 | 物质 用量 |
蛋白胨 10 g 乳糖 10 g 磷酸氢二钾 10 g 蒸馏水 1000 mL |
2 %伊红水溶液 20 mL 0.5 %美红水溶液 13 mL 琼脂 20 g |
(4)蛋白胨水(作靛基质试验用):配方见表8-25所示。
表8-25 蛋白胨水配方
物质 用量 | 物质 用量 |
蛋白胨(或胰蛋白胨) 20 g 蒸馏水 1000 mL |
氯化钠 5 g |
(5)靛基质试剂
柯凡克试剂:将5 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到75 mL戊醇中,然后缓缓加入浓盐酸25 mL。
试验方法:接种细菌于蛋白胨水中,于44 ℃培养(24~48)h。沿管壁加柯凡克试剂(0.3~O.5)mL,轻摇试管。阳性者于试剂层显深玫瑰红色。
蛋白胨应含有丰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胨买来后,应先用已知菌种鉴定后方可使用。
(6)革兰氏染色法
1) 染液制备:按表8-26制备染液。
表8-26 染液的制备方法
成分 | 制备方法 | |
A、结晶紫染色液 | 将结晶紫1 g溶于20 mL 95 %的乙醇中,然后与80 mL 1 %的草酸铵溶液混合 | |
B、革兰氏碘液 | 先将1 g碘和2 g碘化钾进行混合,加入少许蒸馏水,充分振荡。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 mL。 | |
C、脱色液 | 95%乙醇 | |
D、复染液 | a.沙黄复染液 | 将0.25 g沙黄溶于10 mL 95 %的乙醇,然后用90 mL蒸馏水稀释。 |
b.稀石炭酸复红液 | 称取碱性复红10 g,研细,加95 %乙醇100 mL,放置过夜,滤纸过滤。取滤液10 mL,加5 %石炭酸水溶液90 mL,即为石炭酸复红液。再取此液10 mL,加水90 mL,即为稀石炭酸复红液。 |
2)染色法
① 将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l min,水洗。
②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l min,水洗。
③ 滴加95 %酒精脱色,约30 s,或将酒精滴满整个涂片,立即倾去,再用酒精滴满整个涂片,10 s后水洗。
④ 滴加复染液,复染l min,水洗。待干,镜检。
3)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如用1∶10稀释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作复染液,复染时间仅需10 s。
4.测定步骤
(1)取10 mL 1∶10稀释的样品,加到10 mL双倍浓度的乳糖胆盐培养基中,置44 ℃培养箱中培养(24~480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粪大肠菌群阴性。
(2)如产酸产气,则划线接种到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在37 ℃培养(18~24)h,同时取该培养液(1~2)滴接种到蛋白胨水中,在44 ℃培养24 h。经培养后,在上述平板上观察有无典型菌落生长,大肠菌群在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或粉紫色,中心较深的菌落,亦常为大肠菌群,均应注意挑选。
(3)挑选上述可疑菌落,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
(4)在蛋白胨水培养液中,加入靛基质试剂约0.5 mL,观察靛基质反应,阳性者液面呈玫瑰红色;阴性反应液面呈试剂本色。
5.检验结果
平板上有典型菌落,并经证实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靛基质试剂验阳性,则可报告被检样品中检出粪大肠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