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标准物质的管理及核查

标准物质的管理及核查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采购与验收、储存、使用、期间核查以及作废处理等。以下是对这些环节的详细阐述:

一、标准物质的管理

1. 采购与验收

  • 采购:标准物质应可溯源至国家、国际计量基准或有证标准物质,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验收

    •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确保无破损、无污染。

    • 核对标准物质名称、编号、技术特性(如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是否附有标准物质证书,并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

    • 查验容器内是否含有所需物质,且物质性状无变化。

    • 明确贮存条件要求,确保后续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2. 储存

  • 严格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提供的存储条件进行储存,包括温度、湿度、避光等要求。

  • 储存环境应干燥、清洁、有序,避免污染和变质。

  • 标准物质应由专人保管,编号、登记,并放置在规定位置,便于取用。

3. 使用

  • 使用前需再次检查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储存条件等是否满足要求。

  • 使用时应按照证书说明严格操作,避免浪费和污染。

  • 对于开封后可多次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制定相应的文件规范其后续使用和管理,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

二、标准物质的核查

1. 核查目的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是指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所规定环境条件、储存方法、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使用期中间稳定性的检查,以确保标准物质量值的准确性。其目的是减少和降低由于标准参考物质校准状态失效产生的成本和风险。

2. 核查对象

包括实验室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以及已开封正在使用的标准物质储备液、标准气体、固体标准物质等。

3. 核查方法

  • 基准方法:如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库仑法、称量法、滴定法等,这些方法具有最高的计量特征。

  • 比对法

    • 新旧批次比对:购买新的标准物质与已开封使用的进行量值比对。

    • 实验室间比对:与其他实验室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

    • 质量控制图:利用质量控制图进行趋势检查。

  • 稳定性核查:如采用同步稳定性方法,将标准储备液或工作液等份分装,在不同温度下储存,待使用时进行比对。

4. 核查频度

应具体分析实验室内每一种标准物质的每一个参数,根据其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程度确定核查的频度。一般来说,有效期较短、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标准物质应缩短核查间隔。稳定性较好的标准物质可适当放宽核查时间间隔。

三、核查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 根据核查结果,判断标准物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 对于不满足使用要求或已过期的标准物质,应进行作废处理,并填写相关核查、处理记录,统一汇总归档。

  • 对于过期时间较短、变质情况较轻的标准物质,可降级作为人员的练习使用,但需明确标示管理和降级应用的范围限定。

综上所述,标准物质的管理及核查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