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实验室用水知识

实验室用水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基础,其纯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从等级分类、制备技术、使用规范及检测指标等方面系统介绍实验室用水知识:


一、实验室用水等级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实验室用水分为三级:


等级名称电导率 (25℃, μS/cm)主要用途
一级水超纯水≤0.01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痕量分析
二级水去离子水≤0.10原子吸收、常规化学分析
三级水蒸馏水≤0.50一般化学实验、清洗仪器


二、制备技术与设备

  1. 蒸馏法

    • 原理:通过加热蒸发和冷凝回收水分。

    • 设备:石英蒸馏器(一级水)、金属蒸馏器(三级水)。

    • 特点:成本高,产量低,适用于小型实验室。

  2. 离子交换法

    • 原理:利用树脂吸附水中阴阳离子。

    • 设备:离子交换柱(混合床或复床)。

    • 优势:可连续产水,适合制备二级水。

  3. 反渗透法

    • 原理:通过半透膜截留杂质。

    • 设备:反渗透装置(常与离子交换联用)。

    • 应用:预处理或制备三级水。

  4. 超纯水系统

    • 组合工艺:反渗透+紫外线杀菌+终端微滤。

    • 特点:实时监测电阻率(≥18.2 MΩ·cm),适用于一级水需求。


三、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1. 存储与分配

    • 使用密闭容器(如聚乙烯瓶),避免与空气接触。

    • 管道系统需定期清洗消毒(如用0.1mol/L NaOH冲洗)。

  2. 防止污染

    • 取水时使用专用烧杯或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 长期未用水需排空并重新制备。

  3. 水质监测

    • 日常检测:电导率、pH值、微生物指标。

    • 定期验证:送检至第三方机构,确认符合国标。


四、特殊用途用水要求

  1. 痕量金属分析:需使用石英蒸馏器制备一级水,避免金属离子污染。

  2. 微生物实验:需额外灭菌处理(如高压蒸汽灭菌)。

  3. 有机分析:需检测总有机碳(TOC)含量(一级水TOC≤50 ppb)。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电导率超标:检查树脂状态,更换老化树脂或清洗离子交换柱。

  • 微生物滋生:增加紫外线杀菌环节,缩短储水时间。

  • pH值漂移:检查水源是否含CO₂,或改用无CO₂水系统。


六、实验室用水成本核算


制备方式初始投资运行成本维护频率
蒸馏法高(能耗)每周清洗
离子交换法适中(树脂)每月再生
超纯水系统低(滤芯)每季度维护


合理选择用水等级和制备技术,既能保证实验精度,又能控制成本。例如:常规分析使用二级水(离子交换法),痕量分析使用一级水(超纯水系统)。

通过科学管理实验室用水,可显著提升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误差风险。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