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重量分析操作

重量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将待测组分转化为一种固定的、可称量的形式来确定其含量。以下是重量分析的具体操作步骤和一些关键点的详细说明。


一、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样品准备

样品采集: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数量足够进行多次分析。

样品溶解: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如水、酸等),使样品完全溶解。对于固体样品,可能需要先进行粉碎、筛分等预处理步骤。

2. 沉淀形成

沉淀剂的选择:根据待测组分选择合适的沉淀剂,使得待测组分能够以难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例如,测定钡离子(Ba²⁺)时,可以使用硫酸钠(Na₂SO₄)作为沉淀剂生成硫酸钡(BaSO₄)。

沉淀条件控制: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以促进沉淀的形成并减少共沉淀现象的发生。通常需要缓慢加入沉淀剂,并充分搅拌以确保均匀反应。

3. 过滤和洗涤

过滤:使用滤纸或玻璃砂芯漏斗等工具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对于细小颗粒的沉淀,可能需要使用慢速滤纸或微孔膜过滤器。

洗涤:用蒸馏水或其他适当的洗涤液多次冲洗沉淀,目的是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杂质离子和母液中的其他成分。每次洗涤后要尽量沥干水分,避免过多液体残留影响后续操作。

4. 干燥或灼烧

干燥:对于某些类型的沉淀,如草酸钙(CaC₂O₄),需要在低温下烘干至恒重。具体温度和时间取决于沉淀类型及其稳定性。

灼烧:对于一些金属氧化物或硫酸盐等沉淀,则需要在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例如,硫酸钡(BaSO₄)需在800-900°C下灼烧。灼烧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沉淀飞散或与坩埚材料发生反应。

5. 称量

天平校准:在开始称量之前,确保使用的分析天平已经校准,并处于水平状态。

恒重操作: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通常要求沉淀达到“恒重”,即连续两次称量的结果差异不超过规定的允许误差(一般为±0.3 mg)。如果两次称量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继续进行干燥或灼烧直至达到恒重。


二、关键点注意事项

1. 避免共沉淀

共沉淀是指在沉淀过程中,除了目标组分外,还有其他不需要的物质也被一起沉淀下来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少共沉淀:

控制溶液的pH值,使之适合于目标沉淀的最佳形成条件。

使用过量但不过多的沉淀剂,避免不必要的副反应。

适当延长陈化时间,让小颗粒沉淀重新结晶成大颗粒,从而提高纯度。

2. 洗涤彻底

洗涤过程旨在去除附着在沉淀上的杂质离子和母液中的其他成分。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适量的洗涤液,既不能太少导致清洗不干净,也不能太多造成沉淀损失。

每次洗涤后都要尽量沥干水分,避免过多液体残留影响后续操作。

3. 确保恒重

恒重是重量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现恒重的方法包括:

在干燥或灼烧后,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称量。

如果两次称量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需重复干燥或灼烧过程,直到达到恒重为止。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沉淀不易过滤

原因:沉淀颗粒太细或者形成了胶体状沉淀。

解决办法:可以尝试调整沉淀条件,比如降低沉淀剂浓度、增加陈化时间或将沉淀转移到更细密的滤纸上过滤。

2. 沉淀损失

原因:可能是由于过滤时沉淀穿透滤纸、洗涤过程中沉淀被冲走或是灼烧时沉淀飞散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办法:选用合适的过滤介质、谨慎操作洗涤过程以及在灼烧前对沉淀进行预处理(如加少量明胶防止飞散)。

3. 结果偏差较大

原因:可能是由于共沉淀、未达恒重或是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的。

解决办法:仔细检查每一步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沉淀条件、加强洗涤效果、确保恒重等。


通过遵循上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化学检验员能够有效地执行重量分析,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这种方法虽然相对耗时,但对于某些特定场合下的高精度需求,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之一。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