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检验检测工作中常见质量事故及处置

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量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对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合规性的误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其处置措施:


常见的质量事故

样本污染

描述:样本受到外界物质的污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原因:实验室环境不清洁、操作不当、使用了受污染的试剂或器具等。

处置措施:立即停止相关检测工作,重新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和操作规范培训。

设备故障

描述:用于检测的仪器出现故障,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原因:设备老化、维护不足、操作失误等。

处置措施:及时维修或更换故障设备,并对已产生的数据进行复查;建立定期维护和校准计划。

人员操作错误

描述: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或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检测错误。

原因:缺乏必要的培训、操作流程复杂、疲劳作业等。

处置措施:强化员工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所需技能;优化操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记录错误

描述:在记录检测数据时发生笔误或其他形式的错误。

原因:手工记录易出错、信息管理系统存在漏洞等。

处置措施:推行电子化记录系统,减少手工输入的机会;实施双重检查机制,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标准物质失效

描述:使用的标准物质过期或者存储条件不当导致其性质发生变化。

原因:管理不当、未按规定期限更新标准物质等。

处置措施:建立健全的标准物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并更新标准物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标准物质。

报告错误

描述:最终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存在错误信息。

原因:审核流程不严格、软件问题等。

处置措施:严格执行多级审核制度,确保报告内容无误;采用专业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处置原则

预防为主: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培训和教育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快速响应:一旦发现问题,应迅速采取行动,避免问题扩大化。

彻底解决:不仅要纠正当前的问题,还要分析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质量管理策略。


通过对上述常见质量事故的认识及有效处置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