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也称为分子量)是指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学检验员在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具体选择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可用设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1.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

质谱法是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最直接和精确的方法之一。

步骤: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进样系统引入质谱仪。

电离过程:样品在离子源中被电离,生成带电粒子(离子)。

质量分析: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使用质量分析器(如四极杆、飞行时间或离子阱等)分离不同质量的离子。

检测与记录:检测并记录每个离子信号的强度,形成质谱图。其中最强的峰通常对应分子离子(M+),其m/z值即为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优点:

高精度,适用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测定。

可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

2. 沸点升高法和凝固点降低法

这些方法基于溶液的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即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仅依赖于溶质粒子的数量而非种类。

沸点升高法:

原理: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溶液的沸点会高于纯溶剂的沸点,增加的幅度与溶质的摩尔浓度成正比。

计算:通过测量沸点升高值,可以推算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凝固点降低法:

原理:类似地,加入溶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降低的程度同样与溶质的摩尔浓度成正比。

计算:通过测量凝固点降低值,可以推算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优点:

简单易行,适合实验室条件下的初步测定。

不需要复杂仪器。

3. 渗透压法

渗透压法也是一种依数性方法,利用的是溶液产生的渗透压与溶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

制备溶液:将一定量的未知样品溶解于溶剂中,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测量渗透压:使用渗透压计测量各溶液的渗透压。

数据处理:根据Van't Hoff方程,渗透压与溶质的摩尔浓度成正比,通过绘制渗透压对浓度的关系曲线,可以从斜率推算出溶质的摩尔质量。

优点:

对于高分子量化合物特别有效。

结果准确可靠。

4. 光散射法

光散射法主要用于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步骤:

样品准备:将聚合物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

实验设置:使用激光光散射仪照射溶液,测量散射光的角度分布。

数据分析:根据散射光强度随角度变化的情况,结合溶液的折射率增量,可以计算出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均方根回旋半径(Rg)。

优点:

特别适用于高分子量物质。

可同时获得分子尺寸的信息。


化学检验员可以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质谱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分子,尤其是需要高精度结果时。

沸点升高法和凝固点降低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更适合初步估算。

渗透压法对于高分子量物质非常有用。

光散射法则专门用于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有助化学检验员于选择最适合特定样品和实验需求的技术。此外,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为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提供了更多高效且精确的选择。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