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实验室用水使用知识

化学检验员在实验室中使用的水质量对实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实验室用水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实验室用水的一些关键点:


实验室用水的分类

根据纯度的不同,实验室用水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一级水(超纯水)

几乎不含杂质,电导率非常低(≤0.1 μS/cm),适用于高精度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GC)等。

二级水

电导率较低(≤1 μS/cm),适合大多数实验室常规分析工作,例如原子吸收光谱(AA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

三级水

电导率稍高(≤5 μS/cm),主要用于一般化学分析、清洗玻璃器皿等非精密要求的应用场景。

水质指标

除了电导率之外,还需要关注其他几个重要指标来评估水质:

总有机碳(TOC):衡量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尤其对于需要极纯净水的应用尤为重要。

微生物含量:包括细菌总数及特定病原体的存在情况。

颗粒物:微小颗粒可能干扰某些敏感检测方法的结果。

重金属离子浓度:某些金属离子即使微量也可能影响实验准确性。


制备与储存

制备:可以通过蒸馏、去离子、反渗透等方式制备不同级别的实验室用水。现代实验室常用的是结合多种技术的综合水处理系统来获得所需的水质。

储存:使用专用容器存放实验室用水,避免使用会释放污染物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如某些塑料)。理想情况下应即制即用,减少储存时间以防止污染。


使用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水源:根据具体实验需求选用适当级别的水。例如,配制标准溶液时应使用至少二级水,而进行超痕量分析则需使用一级水。

防止二次污染:取水口保持清洁,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容器内部或瓶盖内侧;不要让水龙头长时间开启以免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

定期检查水质:即使有稳定的供水系统,也应定期监测水质,确保其符合要求。


应用实例

化学分析:用于样品稀释、标准溶液配制等。

仪器清洗:用于清洗玻璃器皿和其他实验器材,特别是那些需要高度洁净度的设备。

生物实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要求无菌且无杂质的水环境。


总之,化学检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用水的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所用水的质量,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注意节约水资源,合理规划用水量,减少浪费。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