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目视比色、薄层色谱分析方法

化学检验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常常会用到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目视比色以及薄层色谱(TLC)等。以下是对这些分析方法的详细介绍:


沉淀滴定

沉淀滴定法是一种基于生成难溶化合物的滴定技术,通常用于测定卤素离子(如Cl⁻、Br⁻、I⁻)、银离子(Ag⁺)等。

常见类型

莫尔法(Mohr Method):使用铬酸钾作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

佛尔哈德法(Volhard Method):采用铁铵矾作为指示剂,在酸性介质中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然后用硫氰酸盐回滴过量的硝酸银。

法扬司法(Fajans Method):利用吸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终点,适用于有色溶液中的卤素离子测定。

操作步骤示例(以莫尔法为例)

取适量含氯试样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溶解。

加入少量铬酸钾指示剂。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缓慢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砖红色即为终点。

氧化还原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基于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类型

碘量法:利用碘和碘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常用作测定还原性物质的标准方法。

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适用于测定许多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离子、草酸盐等。

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COD(化学需氧量)测定。

操作步骤示例(以碘量法为例)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酸使其溶解。

加入过量的碘化钾,生成碘。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直到溶液颜色变浅接近无色时,加入淀粉指示剂。

继续滴定直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目视比色

目视比色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估计物质浓度。

操作步骤

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将其与未知浓度的样品溶液一同放入比色皿中。

在相同波长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或者直接通过肉眼对比颜色强度。

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

注意事项

确保光源稳定且均匀照射所有比色皿。

尽量减少外界光线干扰,保证观察环境的一致性。

薄层色谱(TLC)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平面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操作步骤

制备薄层板:将吸附剂(如硅胶G)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

点样:使用微量进样器将样品溶液小心地点在起始线上。

展开:将点好样的薄层板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密闭容器中,让展开剂沿薄层上升,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按其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分离。

显色:取出薄层板晾干后,可通过紫外灯照射或喷洒显色剂使斑点显现。

计算Rf值:根据各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之比,计算相对迁移率(Rf值),用于定性分析。


注意事项

展开过程中要避免空气流动影响展开效果。

显色剂的选择应根据被分析物性质而定,确保能够有效显示目标化合物的位置。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分析任务。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对于化学检验员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进一步提升了这些传统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