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亲和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高选择性分离技术,是化学检验员在分析、纯化和检测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抗体、核酸、多糖等)时的重要手段。它模拟生物体内的识别机制,利用配体与目标分子之间的可逆结合实现高效分离,具有选择性极强、纯化效率高、操作相对温和等优点。
一、基本原理
亲和色谱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专一性、可逆的生物亲和作用,如:
酶与底物、抑制剂、辅酶;
抗原与抗体;
激素与受体;
核酸(DNA/RNA)与互补链、结合蛋白;
凝集素与糖蛋白;
金属离子与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重组蛋白。
在亲和色谱中:
固定相:将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配体(Ligand)通过化学偶联固定在惰性载体(如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硅胶等)上,形成亲和吸附剂;
流动相:缓冲溶液,用于溶解样品并调节结合与洗脱条件。
当含有目标分子的混合物通过色谱柱时:
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与固定化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被保留在柱上;
杂质洗脱:其他不相关的组分随流动相流出;
特异性洗脱:改变洗脱条件(如pH、离子强度、加入竞争性配体或螯合剂),使目标分子与配体解离,被洗脱下来,实现高纯度分离。
二、仪器与材料
亲和色谱通常在中压或低压液相色谱系统(如FPLC、AKTA系统)或普通层析柱上进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亲和色谱柱
内装偶联了配体的亲和介质,如:
Protein A/G 琼脂糖:用于纯化抗体(IgG);
Ni-NTA 琼脂糖:用于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
谷胱甘肽琼脂糖:用于纯化GST融合蛋白;
肝素琼脂糖:用于纯化DNA结合蛋白、凝血因子;
凝集素琼脂糖:用于糖蛋白分离。
输液系统
泵提供稳定流动相,控制流速。
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UV):监测蛋白质在280 nm的吸收;
电导检测器:监测缓冲液离子强度变化。
收集装置
自动馏分收集器,用于收集洗脱峰。
数据处理系统
记录紫外吸收曲线和电导曲线,形成层析图谱。
三、操作流程
柱子平衡
用结合缓冲液(Binding Buffer)冲洗柱子,使配体处于活性状态。
上样
将样品(如细胞裂解液、发酵液、血清)以适当流速加载到柱上,目标分子与配体结合,杂质流出。
洗涤
继续用结合缓冲液或低盐缓冲液冲洗,去除未结合或弱结合的杂质,提高纯度。
洗脱
竞争性洗脱:加入游离配体(如咪唑洗脱His标签蛋白);
非竞争性洗脱:改变pH、离子强度或使用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
洗脱液需立即中和或透析,防止目标蛋白失活。
再生与保存
洗脱后用高盐或再生缓冲液清洗柱子,恢复配体活性;
长期保存用含防腐剂(如20%乙醇)的缓冲液封存。
四、化学检验员典型应用场景
重组蛋白纯化
利用His-tag与Ni²⁺亲和柱快速纯化重组蛋白,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制药的常规操作。
抗体纯化
从血清或培养液中纯化IgG类抗体,用于诊断试剂或治疗药物制备。
酶的分离与富集
如利用ATP-琼脂糖纯化激酶,或辅酶A亲和柱纯化脱氢酶。
核酸检测与纯化
生物素化探针与链霉亲和素柱结合,用于RNA或DNA的富集。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将药物分子固定在载体上,筛选其结合蛋白,用于靶点发现。
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
利用抗体-抗原亲和柱(免疫亲和柱,IAC)净化和富集样品中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五、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配体稳定性:确保配体在操作条件下不脱落;
非特异性吸附:可通过添加去垢剂(如Tween-20)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减少;
流速控制:结合阶段流速不宜过快,保证充分结合;
洗脱条件优化:避免剧烈条件导致目标蛋白变性;
柱子寿命:亲和介质较昂贵,需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过度使用;
无菌操作:用于生物制品时需防止微生物污染。
六、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选择性极高,一步纯化即可获得高纯度产物;
分离条件温和,保持生物活性;
可从复杂基质中富集低丰度目标分子;
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规模。
局限性:
配体制备复杂,成本高;
每种亲和柱通常只针对一类分子,通用性差;
配体可能泄漏,影响下游应用;
不适合非生物分子或无特异性识别系统的物质。
七、总结
亲和色谱法是化学检验员在处理生物大分子样品时的“精准捕手”。它凭借分子识别的特异性,实现了传统色谱难以达到的高选择性分离,在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研究和高纯度样品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其应用范围相对专一,但随着重组蛋白技术、单克隆抗体和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亲和色谱的应用日益广泛。化学检验员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不仅有助于生物样品的分析与纯化,也为开展更复杂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