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液相色谱分析法
液相色谱分析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LC),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化学检验员在分析难挥发、热不稳定、大分子或强极性化合物时最核心、最常用的分离与检测技术之一。它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环境、生物、化工等领域,是现代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一、基本原理
液相色谱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液体溶剂)之间的分配行为差异实现分离。
流动相:由泵输送的高压液体(如甲醇、乙腈、水、缓冲盐溶液等);
固定相:填充在色谱柱内的微小颗粒(如硅胶、C18键合硅胶等)。
当样品被注入流动相后,在高压推动下流经色谱柱。不同组分因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力(如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分子大小排阻等)不同,导致在柱中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逐一分离。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入检测器,产生信号,形成色谱图。
二、仪器组成(HPLC系统)
溶剂输送系统(高压泵)
提供稳定、无脉动的高压流动相(可达6000 psi以上);
支持梯度洗脱(两种或以上溶剂按程序比例混合),提高复杂样品分离能力。
进样系统
手动进样器:使用六通阀和微量注射器;
自动进样器:可实现批量进样,提高效率和重复性;
进样量通常为5–100 μL。
色谱柱(核心部件)
C18柱(ODS柱):反相色谱最常用,适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
氨基柱、氰基柱:正相色谱,用于极性化合物;
离子交换柱:用于离子型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
凝胶柱(GFC/GPC):按分子大小分离,用于蛋白质、多糖、聚合物。
常用内径4.6 mm,长度150–250 mm的不锈钢柱;
填料粒径一般为3–5 μm,粒径越小,柱效越高;
常见类型:
柱温箱
控制色谱柱温度,提高分离重复性和效率;
通常设定在25–40°C,也可程序升温。
检测器(关键部件)
LC-MS联用,提供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用于复杂体系定性与痕量分析。
适用于无紫外吸收的物质(如糖类、脂类、聚合物);
可用于梯度洗脱。
通用型,但灵敏度低,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天然荧光或可衍生化物质(如多环芳烃、维生素)。
可同时采集全波长光谱,用于峰纯度分析和定性确认。
应用最广,适用于有紫外吸收的物质(如芳香族化合物、药物);
可选择固定波长或扫描波长。
紫外-可见检测器(UV-Vis):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或PDA):
荧光检测器(FLD):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质谱检测器(MS):
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工作站(如Empower、ChemStation)进行数据采集、峰识别、积分、定量分析。
三、主要分离模式(化学检验员常用)
模式 | 原理 | 固定相 | 流动相 | 适用对象 |
---|---|---|---|---|
反相色谱(RP-LC) | 非极性固定相 vs 极性流动相 | C18、C8 | 水/甲醇、水/乙腈 | 大多数有机物(药物、农药、添加剂) |
正相色谱(NP-LC) | 极性固定相 vs 非极性流动相 | 硅胶、氨基柱 | 正己烷、氯仿 | 极性化合物、异构体 |
离子交换色谱(IC) | 电荷相互作用 |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 | 缓冲溶液 | 有机酸、氨基酸、无机离子 |
体积排阻色谱(SEC/GPC) | 分子大小分离 | 多孔凝胶 | 水或有机溶剂 | 蛋白质、多糖、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
注:反相色谱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占HPLC分析的80%以上。
四、分析流程
样品前处理
溶解:用流动相或适当溶剂溶解样品;
提取: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去除干扰;
过滤:使用0.45 μm或0.22 μm滤膜过滤,防止堵塞色谱柱;
定容:准确稀释至合适浓度。
方法建立与优化
选择色谱柱类型;
设定流动相组成与梯度程序;
设定检测波长、流速、柱温等参数;
使用标准品调试,确保分离良好。
进样分析
先运行空白和标准品;
再依次分析样品。
数据处理
根据保留时间定性;
根据峰面积定量(外标法、内标法)。
五、化学检验员常用应用场景
领域 | 应用示例 |
---|---|
药品检验 | 原料药含量测定、有关物质检查、溶出度测定(药典常用) |
食品安全 | 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甜味剂)、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农药残留 |
环境分析 | 水中酚类、多环芳烃、抗生素残留 |
生物分析 | 蛋白质、多肽、核酸、代谢物分析 |
化工产品 | 染料、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纯度分析 |
六、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流动相要求:
使用HPLC级溶剂,避免杂质干扰;
水相需过滤(0.45 μm)并脱气(超声或在线脱气),防止气泡影响泵和基线。
色谱柱维护:
使用前需平衡柱子;
避免pH过高(>8)或过低(<2)损坏硅胶柱;
使用保护柱减少污染;
分析结束后用适当溶剂冲洗并保存(如C18柱保存在甲醇或乙腈中)。
进样前过滤:所有样品必须过滤,防止堵塞针头或色谱柱。
避免强保留物质积累:定期用强洗脱溶剂冲洗色谱柱。
基线稳定性:确保检测器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和溶剂不纯。
七、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 局限性 |
---|---|
适用于难挥发、热不稳定、大分子物质 | 仪器成本高,维护复杂 |
分离效率高,重现性好 | 流动相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 |
可与多种检测器联用,适应性强 | 方法开发相对复杂 |
可实现梯度洗脱,分离复杂混合物 | 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
八、总结
液相色谱分析法(尤其是HPLC)是化学检验员进行高精度、高灵敏度分离分析的核心技术。它弥补了气相色谱在热不稳定和难挥发物质分析中的不足,成为现代实验室的“主力分析平台”。
化学检验员应熟练掌握HPLC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开发、数据处理和日常维护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样品前处理规范性、色谱条件优化、标准品使用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随着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和LC-MS/MS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正朝着更高效率、更高灵敏度、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前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