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红外光谱分析法
化学检验员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是其在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结构鉴定、未知物识别和材料鉴别领域的核心技能。该方法通过检测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获得“分子指纹”图谱,是化学检验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
一、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基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物理过程:
分子具有特定的振动模式(如化学键的伸缩振动、弯曲振动)。
当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某一振动模式的频率相匹配时,分子会吸收该频率的红外光,发生振动能级跃迁。
吸收的能量在红外光谱图上表现为吸收峰。
特征性:
O-H 伸缩振动:~3200-3600 cm⁻¹(宽峰)
C=O 伸缩振动:~1650-1780 cm⁻¹(强峰)
C-H 伸缩振动:~2800-3000 cm⁻¹
C-O 伸缩振动:~1000-1300 cm⁻¹
不同的化学键(官能团)具有特定的振动频率,因此在红外光谱的特定区域(特征吸收区)出现吸收峰。
例如:
整个分子的振动光谱非常复杂,形成独特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物质的确证和鉴别。
波数 (Wavenumber):
红外光谱的横坐标通常用波数 (cm⁻¹) 表示,与波长成反比。
高波数区 (4000-1300 cm⁻¹):官能团区,用于识别主要官能团。
低波数区 (1300-400 cm⁻¹):指纹区,包含分子整体振动信息,用于区分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二、 主要类型与仪器
化学检验员最常接触的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原理: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干涉图,通过傅里叶变换数学运算将干涉图转换为常规的红外光谱图。
优点(相比老式色散型):
速度快:一次扫描即可获得全谱。
灵敏度高、信噪比好(Fellgett优势)。
波数精度高(Connes优势)。
光通量大(Jacquinot优势)。
常见附件:
透射附件:用于液体、压片、薄膜。
衰减全反射 (ATR):当前最常用,样品制备极简,只需将样品压在ATR晶体(如金刚石、ZnSe、Ge)上即可测量,特别适合固体、糊状、液体、不均匀样品。
漫反射 (DRIFTS):用于粉末样品。
气体池:用于气体样品。
三、 样品制备方法(化学检验员实操重点)
样品制备是IR分析的关键,直接影响谱图质量。
1. 液体样品
液膜法 (Liquid Film):
将1-2滴液体样品滴在两片盐片(NaCl或KBr,透红外)之间,形成薄液膜。
注意:NaCl和KBr易吸水潮解,操作要快,环境湿度要低。
溶液法:
将样品溶解在非极性、红外透明的溶剂(如CCl₄, CS₂)中,注入液体池测量。
注意:需扣除溶剂的吸收峰。
2. 固体样品
压片法 (KBr Pellet):
步骤:
优点:谱图质量好,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缺点:KBr易吸水,操作需在干燥环境(干燥箱或快速操作),水峰(~3400, 1640 cm⁻¹)是常见干扰。
取1-2 mg样品与100-200 mg干燥的KBr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合。
将混合物转移至压片模具中。
在真空压片机中施加高压(~10吨),压成透明薄片。
糊状法 (Nujol Mull):
将样品与石蜡油 (Nujol) 研磨成糊状,涂在盐片上测量。
优点:避免水干扰。
缺点:石蜡油本身有C-H吸收峰(~2900, 1460 cm⁻¹),会掩盖样品峰,需用另一种矿物油(如氟油)做双样品扣除。
薄膜法:
将样品溶解后涂在光板上,挥发溶剂成膜;或加热熔融后压成薄膜。
适用于成膜性好的高分子材料。
衰减全反射法 (ATR):
步骤:将固体或液体样品直接压在ATR晶体上,降下压力臂,确保良好接触。
优点:无需复杂制样,可测固体、液体、糊状、不均匀样品,清洁方便,是当前最推荐的快速分析方法。
注意:接触要均匀,压力适中;清洁晶体表面(用丙酮、乙醇擦拭)。
3. 气体样品
使用气体池,样品通入后测量。
四、 标准分析流程(化学检验员实操步骤)
仪器准备:
开机,预热。
(FTIR)进行背景扫描 (Background Scan):在无样品时扫描一次,记录仪器和环境的背景信号(如H₂O, CO₂)。后续样品扫描会自动扣除此背景。
样品制备:
根据样品状态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强烈推荐新手从ATR开始)。
样品安装:
将制备好的样品(或直接将样品)放入样品室,确保位置正确。
样品扫描:
设置扫描参数(如扫描次数:32次,分辨率:4 cm⁻¹)。
开始扫描,获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谱图处理:
软件自动完成傅里叶变换和背景扣除。
可进行基线校正、峰平滑、峰标定等处理。
谱图解析与鉴定:
结合官能团信息和指纹区特征,推断分子结构。
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如MS, NMR)。
将样品谱图与标准谱图库(如SDBS, NIST, 仪器自带库)进行比对。
匹配度 (Hit Quality Index, HQI) 高的为可能物质。
观察高波数区(4000-1300 cm⁻¹),识别主要官能团(如O-H, N-H, C=O, C≡N, C=C等)。
注意峰的位置、强度、形状(如O-H峰宽,C=O峰强)。
官能团鉴定:
指纹区比对:
未知物分析:
结果报告:
报告主要官能团、物质名称(或可能结构)、谱图。
对于质量控制,可报告与标准品的相似度。
五、 化学检验员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水汽和CO₂干扰:
大气中的H₂O和CO₂在红外区有强吸收(H₂O: ~3400, 1640 cm⁻¹; CO₂: ~2350 cm⁻¹)。
消除:定期进行背景扫描;保持仪器干燥(使用干燥剂);对于高要求分析,仪器可通干燥空气或氮气。
样品制备关键:
KBr法:务必使用干燥的KBr,研磨要细且均匀,压片要透明无裂纹。
ATR法:确保样品与晶体充分接触,压力适中;每次测量后彻底清洁晶体(尤其测过粘稠或腐蚀性样品后)。
浓度与厚度:
样品量不宜过多,否则吸收峰“饱和”(顶平),失去定量信息且可能掩盖其他峰。
ATR的穿透深度很浅(~0.5-2 μm),仅代表表面信息。
谱图解析技巧:
先看官能团区,再看指纹区。
注意相关峰(如醇有O-H和C-O峰)。
芳香环的C-H伸缩~3030 cm⁻¹,C=C伸缩~1600, 1580, 1500 cm⁻¹,C-H面外弯曲(700-900 cm⁻¹)可判断取代类型。
仪器维护:
定期清洁样品室、ATR晶体、盐片。
更换干燥剂(通常为硅胶,变粉红色需更换)。
记录使用日志。
六、 应用举例
材料鉴别:
塑料种类鉴定(PE, PP, PVC, PET等)。
橡胶、纤维成分分析。
涂料、胶粘剂成分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料验收(与标准品谱图比对)。
产品一致性检查。
污染物识别(如塑料中的添加剂析出、异物分析)。
未知物分析:
故障分析(如设备中未知沉积物)。
仿冒品鉴别。
反应监控:
监测反应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如酯化反应中C=O和O-H峰的变化)。
七、 总结
红外光谱法是化学检验员的“火眼金睛”,能快速识别物质的“身份”。其核心价值在于官能团鉴定和分子指纹识别。
化学检验员成功应用IR的关键在于:
精通样品制备,特别是ATR技术的快速应用。
熟练进行谱图解析,能准确识别主要官能团。
善于利用谱图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检索。
严格控制干扰因素(水汽、CO₂、污染)。
规范仪器维护。
通过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化学检验员能够有效解决材料鉴别、质量控制、未知物分析等实际问题,为产品质量保障和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