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分子光谱分析

化学检验员掌握分子光谱分析是其在有机化合物、生化物质、食品成分、药物分析等领域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核心技能。与原子光谱(分析元素)不同,分子光谱研究的是分子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其能级(电子、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光谱。

以下是化学检验员需要掌握的主要分子光谱技术及其要点:


一、 分子光谱的主要类型

化学检验员最常接触的分子光谱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原理:分子中的价电子(如π电子、n电子)在紫外(190-400 nm)和可见光(400-800 nm)区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发生电子能级跃迁(如 π→π*, n→π*)。

特点:

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

主要用于定量分析(基于朗伯-比尔定律 A = εbc)。

定性能力有限,但可提供共轭体系、发色团信息。

应用:

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如水中COD、BOD测定中的显色反应,蛋白质浓度测定(Bradford法、Lowry法),核酸浓度测定(A260))。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纯度检查(杂质峰)。

化学检验员重点:

掌握比色皿(石英/玻璃)的选择与使用。

正确配制标准溶液和显色剂。

选择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 (λmax) 进行定量。

理解并避免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如高浓度、化学平衡、杂散光)。

2.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原理:分子吸收红外光(通常4000-400 cm⁻¹),引起化学键的振动能级(伸缩振动、弯曲振动)跃迁。不同化学键(官能团)有特征吸收频率。

特点:

是**“分子指纹”** 技术,定性分析能力极强。

可用于官能团鉴定和结构分析。

常与数据库(如SDBS, NIST)比对进行未知物鉴定。

主要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当前主流,速度快、灵敏度高、信噪比好。

样品制备方法:

压片法:样品与KBr粉末混合研磨,压成透明薄片。

糊状法(Nujol法):样品与石蜡油混合成糊状。

薄膜法:热压或溶剂挥发成膜。

液体:液膜法(两片NaCl或KBr晶片夹住液滴)。

固体:

气体:使用气体池。

化学检验员重点:

熟练掌握各种样品制备技术,避免水汽和CO₂干扰(KBr易吸水,操作需快速)。

能识别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如 O-H ~3400 cm⁻¹, C=O ~1700 cm⁻¹, C-H ~2900 cm⁻¹)。

会使用谱图解析软件和数据库进行比对。

3. 分子荧光光谱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原理:某些分子(荧光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通过辐射跃迁返回基态,发射出波长更长(能量更低)的荧光。

特点:

灵敏度极高(比UV-Vis高2-4个数量级)。

选择性好(需有荧光活性)。

可提供分子环境信息(如极性、刚性)。

应用:

痕量分析(如多环芳烃PAHs、维生素、药物、生物分子)。

荧光探针技术。

参数:

激发光谱:固定发射波长,扫描激发波长,得到荧光强度 vs. 激发波长的关系。用于选择最佳激发波长。

发射光谱:固定激发波长,扫描发射波长,得到荧光强度 vs. 发射波长的关系。用于定性定量。

化学检验员重点:

理解荧光产生的条件(共轭体系、刚性结构)。

掌握石英比色皿的使用(玻璃会吸收紫外光)。

注意荧光猝灭现象(如O₂、重金属离子、高浓度样品自吸收)。

避免拉曼散射干扰(溶剂的拉曼峰可能与荧光峰重叠)。


二、 分子光谱分析的共性流程(化学检验员实操)

样品前处理:

根据分析方法和样品状态(固/液/气)进行适当处理(溶解、萃取、过滤、稀释、衍生化等)。

关键:避免引入干扰物,保证样品均匀、澄清。

仪器准备:

开机预热(特别是光源和检测器)。

选择合适的附件(如比色皿、ATR晶体、气体池)。

(UV-Vis/荧光)设置参数:波长范围、扫描速度、狭缝宽度等。

空白校正:

使用溶剂或试剂空白进行基线校正或调零。

标准曲线建立:

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测量其吸光度(UV-Vis)或荧光强度。

绘制校准曲线(信号值 vs. 浓度),检查线性(R² > 0.995)。

样品分析:

平行样(精密度)。

加标回收(准确度)。

标准物质(CRM)验证。

重复测量(稳定性)。

测量样品的光谱或信号强度。

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与报告: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浓度。

(IR)进行谱图解析、官能团鉴定、数据库检索。

评估数据可靠性,出具报告。


三、 化学检验员注意事项

溶剂选择:

溶剂不能与样品反应,不能有强吸收(在待测波长区域透明),不能荧光(对于荧光分析)。

常用溶剂:水、乙醇、甲醇、乙腈、正己烷、四氯化碳(IR)等。

比色皿/样品池:

UV-Vis:石英(190-2500 nm),玻璃(>350 nm)。

荧光:必须用石英。

IR:NaCl、KBr(需防潮)、ZnSe、ATR晶体。

使用前彻底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浓度控制:

(UV-Vis)避免浓度过高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荧光)避免浓度过高导致自吸收或内滤效应。

环境干扰:

(IR)严格控制实验室湿度(防KBr吸水),避免大气中水汽和CO₂干扰。

(荧光)避免环境光干扰,通常在暗室或带盖样品室中测量。

仪器维护:

定期清洁比色皿架、样品室。

检查光源寿命(如氘灯、钨灯强度下降)。

记录使用日志。


四、 总结

分子光谱分析为化学检验员提供了研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强大工具。不同技术各有侧重:

UV-Vis:是定量分析的“常规武器”,简单高效。

IR:是定性分析和结构鉴定的“指纹专家”,在未知物分析中不可或缺。

分子荧光:是痕量分析的“灵敏探针”,适用于特定荧光物质。

化学检验员应:

理解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熟练掌握样品制备和仪器操作。

具备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质量控制意识。

能正确解读谱图和数据。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分子光谱技术,化学检验员能够全面、准确地完成从常规成分检测到复杂结构解析的各类任务,为产品质量控制、研发创新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