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化学检验员掌握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 是其在痕量元素分析领域的重要技能,尤其在汞 (Hg)、砷 (As)、硒 (Se)、锑 (Sb)、铋 (Bi)、碲 (Te)、铅 (Pb)、锡 (Sn)、镉 (Cd)、锗 (Ge) 等易形成挥发性氢化物元素的检测中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线性范围宽,是环境、食品、地质等领域检测这些特定元素的首选或重要补充技术。
一、 基本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基于气态基态原子在特定波长光源(通常是锐线光源)照射下,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随后在返回基态过程中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过程:
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在氢化物发生系统中被还原剂(如硼氢化钠 NaBH₄)还原,生成挥发性共价氢化物(如 AsH₃, Hg⁰, SeH₂)或冷原子(Hg)。
氢化物/蒸气被载气(通常是氩气)带入原子化器(通常为石英管,可加热或不加热)。
在原子化器中,氢化物分解或蒸气原子化,形成基态原子蒸气。
基态原子蒸气受到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 (EDL) 发出的特征锐线辐射激发。
激发态原子在返回基态时,向各个方向发射出与激发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在与激发光源成直角方向(90°)检测特定波长的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实现定量分析。
关键点:AFS是发射光谱,但其激发源是外部光源(区别于AES的热激发),检测信号是荧光而非直接发射光。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功能
化学检验员必须熟悉AFS仪器的四大核心部分:
氢化物发生/冷蒸气发生系统 (HG/CV System):
反应瓶/反应管:样品溶液、还原剂(NaBH₄溶液)、酸化剂(HCl)在此混合反应。
进样系统: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精确控制样品和还原剂加入。
气液分离器 (Gas-Liquid Separator, GLS):将生成的氢化物/蒸气与废液分离。常用文丘里管或膜分离技术。
作用:将待测元素从样品基体中分离并转化为气态氢化物或原子蒸气,实现预富集和基体分离,极大提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组成:
化学检验员重点:控制反应条件(酸度、还原剂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灵敏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光源: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HCL) 或 无极放电灯 (EDL)。
EDL 通常比 HCL 光强更高,稳定性更好,特别适用于 As、Se、Pb 等元素,能显著提高灵敏度。
操作要点:预热足够时间,确保光强稳定。
原子化器与光学系统:
聚焦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原子化器中。
单色器/滤光片:分离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荧光波长,滤除杂散光。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 PMT):置于与激发光源成90°的位置,检测荧光信号。此角度可最大限度减少激发光源的直接干扰。
原子化器:通常是置于光路中的石英管。氢化物在此受热(电加热或火焰加热)分解为自由原子,或Hg⁰直接通过。部分仪器(如冷蒸气法测Hg)无需加热。
光学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记录荧光强度,绘制校准曲线,计算浓度。
三、 标准分析流程(化学检验员实操步骤)
样品前处理:
湿法消解:使用 HNO₃-H₂SO₄、HNO₃-HClO₄、王水等,将样品(如土壤、食品、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破坏,无机物溶解。对于As、Sb、Se等,常需将不同价态还原为统一价态(如As(V)还原为As(III))以提高氢化物发生效率。
微波消解:更高效、更安全的消解方式,是当前主流。
直接酸提取:适用于水样或可溶性样品。
目的:将待测元素转化为可被还原剂还原的形态(通常是高价态),并溶解于酸性介质中。
常用方法:
关键:避免污染(使用高纯酸、超纯水、洁净器皿)、防止待测元素损失(如Hg易挥发,需加盖回流或使用冷凝装置)、定容准确、调节至合适酸度(通常1-5 mol/L HCl)。
试剂配制:
还原剂溶液:通常为1.5%-3%的 NaBH₄ 溶液,用0.5%-1% NaOH稳定。必须现用现配,因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
载流:通常是2%-5%的 HCl 溶液,用于清洗管路和作为样品进入反应系统的载体。
标准溶液:使用有证标准物质,逐级稀释配制系列浓度标准溶液。注意标准溶液的介质(酸度)应与样品一致。
仪器准备与优化:
光源电流、负高压(PMT电压)。
载气(Ar)流量。
还原剂和载流的泵速(蠕动泵)。
反应时间、读数时间。
(如适用)原子化器温度。
开机,预热光源(HCL/EDL)。
设置仪器参数:
优化条件:可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调整载气流量、还原剂浓度、酸度等参数,使信号最强且稳定。
校准曲线建立:
依次测量空白溶液(载流)和系列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
软件自动绘制校准曲线(荧光强度 vs. 浓度)。
检查:相关系数 R² > 0.995 为佳;曲线应通过原点附近。
样品分析:
平行样:检查精密度(RSD)。
加标回收:评估准确度(回收率通常要求80%-120%)。
标准物质 (CRM):验证方法准确性。
空白监控:确保试剂和器皿无污染。
重复测量:长时间运行后检查稳定性。
测量试剂空白,扣除背景。
测量待测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
质量控制 (QC):
数据处理与报告:
仪器根据校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
结合样品的稀释倍数、称样量、定容体积等,换算为原始样品中的含量。
结合QC结果评估数据可靠性。
规范填写原始记录,出具检测报告。
四、 化学检验员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安全第一:
强酸:消解过程在通风橱内操作,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
NaBH₄:遇水或酸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H₂)。操作时远离明火,确保气液分离器排气通畅。
Hg 蒸气:剧毒!测Hg时,整个系统(包括废液瓶)必须密闭,废气需用活性炭或KMnO₄溶液吸收处理。
高压气体:氩气瓶安全使用。
防止污染:
Hg 污染是AFS实验室最常见问题!所有接触Hg的器皿必须专用并严格清洗(如用10% HNO₃浸泡)。最好有专用的Hg分析仪器或严格清洗程序。
使用高纯试剂、超纯水。
器皿彻底清洗(酸泡、超纯水冲洗)。
试剂稳定性:
NaBH₄溶液必须新鲜配制,通常每4-8小时更换一次,否则灵敏度下降严重。
注意还原剂与样品反应的剧烈程度,避免反应过猛导致液体倒吸入仪器。
常见干扰及消除:
消除:加入掩蔽剂(如K₃[Fe(CN)₆]、硫脲-抗坏血酸、KI)、铁氰化钾常用于消除Cu、Ni、Co等干扰;稀释样品;基体匹配或标准加入法。
共存元素干扰:某些金属离子(如Cu²⁺、Ni²⁺、Co²⁺、Ag⁺)可能催化NaBH₄分解或与待测元素竞争还原,抑制氢化物生成。
酸度影响:酸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氢化物发生效率。需优化并保持一致。
物理干扰:样品粘度、表面张力影响进样和反应。可通过稀释、基体匹配消除。
仪器维护:
每次使用后,用载流(稀HCl)和去离子水充分冲洗管路系统(泵管、反应管、气液分离器)10-15分钟。
定期更换蠕动泵泵管(通常1-2个月或出现进样不稳定时)。
清洁气液分离器,防止废液积聚和堵塞。
记录仪器使用和维护日志。
五、 AFS vs. AAS vs. ICP-MS
| 特性 | AFS (原子荧光) | AAS (原子吸收) | ICP-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
| 灵敏度 | 极高 (尤其Hg, As, Se) | 高 (FAAS), 极高 (GFAAS) | 极高 (ppt级) |
| 选择性 | 好 (特定元素) | 好 | 好 |
| 多元素 | 差 (通常单元素或双元素) | 差 (通常单元素) | 优 (同时测定数十种) |
| 干扰 | 少 (基体分离好) | 较多 (光谱、化学、基体干扰) | 多 (质谱干扰) |
| 成本 | 中等 | 低 (FAAS), 中 (GFAAS) | 高 |
| 操作 | 中等 | 简单 (FAAS), 复杂 (GFAAS) | 复杂 |
| 主要应用 | Hg, As, Se, Sb, Bi等氢化物元素 | 多数金属元素 | 超痕量多元素、同位素分析 |
六、 总结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化学检验员在汞、砷、硒等特定元素痕量分析领域的“专精特新”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氢化物发生/冷蒸气发生技术带来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化学检验员成功应用AFS的关键在于:
精通样品前处理,确保待测元素处于可检测形态。
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酸度、还原剂浓度、稳定性)。
高度重视污染防控,特别是汞污染。
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规范维护仪器,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掌握AFS技术,化学检验员能够为食品安全(如大米中砷、水产品中汞)、环境监测(如水中重金属)、职业卫生等领域提供高精度的检测数据,是现代化学检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