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质谱分析

化学检验员掌握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 MS) 技术,是其迈向高端分析领域、进行痕量物质检测、结构解析和确证分析的关键能力。质谱法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 (m/z) 和相对丰度,提供物质的分子量、元素组成和结构信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性能力强等显著优势。


一、 基本原理

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离子化-分离-检测”:

进样 (Introduction):

样品以气态或通过接口(如色谱)引入离子源。

离子化 (Ionization):

电子轰击电离 (EI):高能电子(70 eV)轰击气态分子,使其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分子离子 (M⁺•) 和碎片离子。优点:重现性好,有标准谱库(如NIST)可查;缺点:能量高,分子离子峰可能很弱或不出现(尤其对热不稳定化合物)。主要用于GC-MS。

电喷雾电离 (ESI):溶液中的样品在高压电场下形成带电液滴,溶剂挥发后产生多电荷离子(如 [M+nH]ⁿ⁺, [M-nH]ⁿ⁻)。优点:软电离,适合大分子(蛋白质、多肽、核酸)、热不稳定化合物;可产生多电荷峰,扩展质谱仪的质量范围。主要用于LC-MS。

大气压化学电离 (APCI):通过电晕放电产生试剂离子,与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如质子转移)形成离子。优点:比ESI更耐受高流速和高浓度盐,适合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LC-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 (ICP):样品在~7000°C的氩等离子体中被完全原子化并电离,形成单电荷正离子。主要用于元素分析(ICP-MS)。

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失去或获得电子/离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这是质谱的核心步骤,不同离子化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

化学检验员需重点掌握:

质量分析 (Mass Analysis):

四极杆 (Quadrupole):常用、成本低、可做串联质谱(QqQ)。

离子阱 (Ion Trap):可进行多级质谱(MSⁿ),适合结构解析。

飞行时间 (TOF):高分辨率、高质量精度、高扫描速度。

轨道阱 (Orbitrap):超高分辨率、高质量精度。

扇形磁场 (Magnetic Sector):高分辨率、高精度,传统高端仪器。

将离子按质荷比 (m/z) 分离。

常见类型:

检测 (Detection):

分离后的离子被检测器(如电子倍增器、法拉第杯)接收,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经放大处理,得到质谱图 (Mass Spectrum):横坐标为质荷比 (m/z),纵坐标为相对丰度 (Relative Abundance)。

数据处理:

软件记录和分析质谱图,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碎片信息。


二、 主要应用模式(化学检验员实操重点)

质谱常与其他技术联用,形成强大的分析平台: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原理:GC分离挥发性、半挥发性化合物 → MS进行定性定量。

离子源:主要用 EI。

应用: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VOCs, SVOCs, PAHs, PCBs, 农药残留)。

食品中风味物质、香精香料、添加剂。

石油化工产品。

法医毒物分析。

化学检验员重点:

理解总离子流图 (TIC)、选择离子监测 (SIM)、选择反应监测 (SRM)。

能利用NIST标准谱库进行未知物检索和鉴定。

会解析EI谱图,根据碎片离子推断结构(如麦氏重排、α-断裂)。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 / LC-MS/MS)

原理:LC分离极性大、热不稳定、难挥发的化合物 → MS进行检测。

离子源:主要用 ESI 或 APCI。

应用:

药物及其代谢物分析(药代动力学、生物分析)。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肽)分析。

食品中兽药残留、真菌毒素、非法添加物。

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

化学检验员重点:

掌握多电荷离子的识别和去卷积。

理解准分子离子峰([M+H]⁺, [M-H]⁻)。

掌握串联质谱 (MS/MS 或 MSⁿ) 技术:选择一个母离子,使其碎裂,分析子离子,获得结构信息。用于确证和定量(如SRM/MRM模式)。

了解基质效应及其消除方法(如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同位素内标)。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原理:样品在ICP中离子化 → 质量分析器分离不同元素的单电荷离子 → 检测。

特点:

极高的灵敏度(可达ppt级,甚至ppq级)。

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除H, He, C, N, O, F外)。

可进行同位素比值测定。

应用:

痕量/超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环境、食品、生物样品)。

高纯材料、半导体中杂质检测。

地质样品、同位素示踪。

化学检验员重点:

熟悉样品前处理(消解、稀释)。

理解质谱干扰(如多原子离子、同量异位素)及消除方法(如碰撞/反应池技术KED/CRC)。

掌握内标法校正信号漂移和基体效应。

会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三、 标准分析流程(化学检验员实操步骤)

样品前处理:

目标:提取、净化、浓缩待测物,消除基体干扰。

方法:溶剂萃取、固相萃取 (SPE)、液液萃取 (LLE)、QuEChERS(农药残留)、微波消解(ICP-MS)、过滤、稀释等。

仪器准备与调谐:

开机,启动真空系统。

预热离子源(如GC-MS的EI源)。

进行调谐 (Tuning):使用标准物质(如PFTBA for GC-MS, ESI-T for LC-MS)优化离子源参数、质量轴校准、分辨率设置等,确保仪器性能最佳。

方法开发与优化(高级技能):

(GC-MS)优化GC条件(柱温、载气流速)、MS采集模式(Scan, SIM)。

(LC-MS)优化LC条件(流动相、梯度)、MS参数(离子源温度、气体流速、碰撞能量)。

(ICP-MS)优化RF功率、采样深度、气体流速。

校准曲线建立:

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对于LC-MS/MS和ICP-MS,常加入同位素内标)。

进样分析,记录响应值(峰面积)。

绘制校准曲线(响应值 vs. 浓度),评估线性(R²)。

样品分析:

空白:试剂空白、方法空白。

平行样:评估精密度。

加标回收:评估准确度和基体效应。

质控样 (QC Sample):已知浓度的样品,监控分析过程。

标准物质 (CRM):验证整体方法准确性。

系统适用性:定期分析标准品,确认仪器状态。

进样待测样品。

质量控制 (QC):

数据处理与报告:

软件根据校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

(GC-MS/LC-MS)进行谱库检索、峰识别、结构确证。

结合QC结果评估数据可靠性。

出具检测报告。


四、 化学检验员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高压气体:GC载气(He, H₂)、LC气体(N₂)、ICP的Ar气,注意气瓶安全。

高电压:质谱仪内部有高电压,禁止打开机箱。

有毒溶剂:LC-MS常用甲醇、乙腈等,通风橱内操作。

放射性:ICP-MS的ICP本身是强辐射源,禁止直视炬箱。

防止污染:

使用高纯试剂(色谱纯、优级纯)、超纯水。

器皿彻底清洗(酸泡、溶剂冲洗)。

ICP-MS尤其要注意记忆效应(高浓度样品后需充分冲洗)。

仪器维护:

GC-MS:定期更换进样垫、衬管、清洗离子源、更换真空泵油。

LC-MS:定期清洗离子源、更换溶剂过滤器、维护LC系统(泵、自动进样器)。

ICP-MS:定期清洗采样锥、截取锥、炬管、雾化器;更换泵油。

记录详细的维护日志。

数据解读:

理解不同离子化方式产生的离子类型(M⁺•, [M+H]⁺, [M-H]⁻, 多电荷离子)。

能识别同位素峰(如M+1, M+2)并用于元素组成推断。

对于确证分析,遵循相关法规要求(如欧盟SANTE指南要求4个识别点)。


五、 总结

质谱分析是化学检验员从“常规分析”迈向“精准分析”和“结构确证”的里程碑。其核心优势在于无与伦比的定性能力和极高的灵敏度。

化学检验员成功应用质谱的关键在于:

深刻理解离子化原理和质量分析器特性。

熟练掌握GC-MS、LC-MS/MS、ICP-MS等主流联用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精通样品前处理和质量控制。

具备强大的数据解读能力(谱库检索、碎片解析、同位素分析)。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仪器维护规范。

通过掌握质谱技术,化学检验员能够解决最复杂的分析难题,为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司法鉴定等领域提供最权威、最可靠的数据支持,是现代分析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力量。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