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分光光度法有关知识

化学检验员掌握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是进行定量分析的核心技能之一。该方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通过测量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计算待测组分的浓度,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优点。


一、 基本原理

光的本质与吸收: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部分光被溶液吸收,部分透射。

不同物质因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形成特征吸收光谱。

朗伯-比尔定律 (Lambert-Beer Law):

A:吸光度(Absorbance),无量纲。

ε:摩尔吸光系数(L·mol⁻¹·cm⁻¹),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是物质的特征常数。

b:光程(cm),即比色皿的厚度(常用1cm)。

c:溶液浓度(mol/L)。

公式:A = ε · b · c

物理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成正比。

应用基础:这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二、 仪器组成与功能

分光光度计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光源:

可见光区(400-760nm):钨灯或卤钨灯。

紫外光区(200-400nm):氘灯。

功能:提供连续光谱。

单色器:

组成:入射狭缝、准光镜、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聚光镜、出射狭缝。

功能: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通过调节出射狭缝选择所需波长。

吸收池(比色皿):

配对使用(同一批次,透光率相近)。

洁净透明,无划痕。

操作时手握毛面,光面朝向光路。

玻璃: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玻璃吸收紫外光)。

材质:

规格:常用1cm光程,也有0.5cm、2cm、5cm等。

使用要求:

检测器:

类型:光电管、光电倍增管(PMT)、硅光电池、CCD等。

功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显示与数据处理系统:

将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放大、处理,以吸光度(A)、透光率(T%)或浓度(c)形式显示。

现代仪器多配备计算机软件,可进行波长扫描、标准曲线拟合、浓度计算等。


三、 分析方法与操作步骤

(一) 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

最常用的方法。

步骤:

优点:准确、可靠,适用于批量样品分析。

配制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

在最大吸收波长(λ_max) 下,用同一比色皿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通常为过原点的直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浓度,或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

标准对照法(直接比较法):

条件:待测组分浓度与某一标准溶液浓度相近。

步骤:

优点:简便快捷。

缺点:准确性低于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个浓度为c_s的标准溶液。

测量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_s和A_x。

计算:c_x = (A_x / A_s) × c_s

吸光系数法:

前提:已知待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

计算:c = A / (ε · b)

应用:常用于已知化合物的快速测定或ε的测定。

(二) 典型操作流程

开机预热:打开仪器电源,预热15-30分钟,使光源和电子系统稳定。

选择波长: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_max)。

调零与调百:

调透光率零点(T=0%):将关闭光路或遮光体放入光路,调节“0%T”旋钮,使显示为0.0。

调透光率100%(T=100%或A=0):将空白溶液(不含待测组分的试剂溶液)装入比色皿,放入样品室,调节“100%T”旋钮,使显示为100.0%T(或0.000A)。

注意:每次改变波长后,必须重新调零和调百。

测量标准系列:按浓度从低到高,依次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测量样品:测量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数据处理: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

关机:测量完毕,取出比色皿清洗干净。关闭仪器电源。


四、 化学检验员实践要点

显色反应:

多数无机离子和有机物本身无色或吸收弱,需通过显色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

显色剂:如邻二氮菲(测Fe²⁺)、二苯碳酰二肼(测Cr⁶⁺)、钼酸铵(测PO₄³⁻)。

控制条件:显色时间、温度、pH、显色剂用量等必须严格控制。

空白溶液的选择:

试剂空白:包含所有试剂和溶剂,不含待测物。最常用。

样品空白:含样品基体但不含待测组分,用于扣除基体干扰。

溶剂空白:纯溶剂。

比色皿的使用:

必须配对使用,避免因透光率差异引入误差。

清洗:用蒸馏水冲洗,必要时用稀酸或有机溶剂浸泡,最后用蒸馏水淋洗。

擦拭:用镜头纸或柔软的擦镜布单向擦拭光面,避免产生划痕。

浓度范围控制:

吸光度A的最佳测量范围为0.2 - 0.8(透光率20%-60%)。

A < 0.1或A > 1.0时,相对误差较大。

若样品浓度过高,应稀释;过低,可增大称样量或浓缩。

干扰消除:

掩蔽剂:加入掩蔽剂消除共存离子干扰(如加柠檬酸掩蔽Fe³⁺对Al³⁺测定的干扰)。

分离:通过沉淀、萃取等方法分离干扰组分。

选择波长:选择干扰最小的波长。

仪器校准与维护:

定期用标准滤光片或重铬酸钾溶液校准波长和吸光度准确性。

保持仪器清洁,防尘、防潮、防震。

长期不用时,定期通电。


五、 应用领域

水质分析:测定COD、BOD、氨氮、总磷、六价铬、铁、铜等。

食品分析:测定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蛋白质、色素等。

药品分析: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杂质检查。

环境监测:大气中NO₂、SO₂等污染物的测定。

生化分析:测定蛋白质、核酸浓度。


六、 总结

分光光度法是化学检验员的“眼睛”,它能将微小的浓度差异转化为可测量的光学信号。掌握其原理和操作,不仅是学会使用一台仪器,更是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过程。

一个优秀的分光光度分析,始于对显色反应的精准控制,成于对标准曲线的严谨绘制,终于对数据的科学解读。化学检验员必须具备细致、耐心和严谨的职业素养,才能确保每一个吸光度读数都真实可靠,为产品质量、环境安全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