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称量分析沉淀的操作规程

化学检验员进行称量分析中的沉淀法(Gravimetric Precipitation)是重量分析的核心技术。该方法通过将待测组分转化为难溶、组成恒定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后,精确称量其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以下是沉淀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分析结果的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 方法原理

分离:在样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待测离子形成沉淀。

转化: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将沉淀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组成恒定的称量形式。

称量与计算:

精确称量称量形式的质量(m₁)。

利用换算因数(F) 计算待测组分含量: w = (m₁ × F) / m × 100%

F = M(待测组分) / M(称量形式)


二、 操作前准备

1.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精度至少0.1mg(万分之一克),用于所有称量。

烧杯:250mL或500mL,用于沉淀反应。

玻璃棒:用于搅拌,一端带橡皮头(防止划伤烧杯)。

表面皿:覆盖烧杯,防止溅失和污染。

定量滤纸:根据沉淀性质选择(慢速、中速、快速)。

坩埚:

瓷坩埚:用于高温灼烧(如BaSO₄、Al₂O₃)。

铂金坩埚:用于强碱熔融或高温下不反应的沉淀。

玻璃砂芯坩埚(G4):可重复使用,适用于某些沉淀的抽滤。

烘箱:用于110-150°C干燥沉淀。

马弗炉:用于高温灼烧(>500°C)。

干燥器:内装有效干燥剂(如硅胶、无水CaCl₂),用于冷却热坩埚。

坩埚钳:不锈钢或镍铬合金,耐高温。

抽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

洗瓶:装蒸馏水或洗涤液。

2. 试剂与材料

沉淀剂:高纯度,按标准要求配制(如BaCl₂溶液用于SO₄²⁻)。

洗涤液:根据沉淀性质选择,如:

稀沉淀剂溶液(防止沉淀溶解)。

挥发性电解质溶液(如NH₄NO₃,防止胶溶)。

有机溶剂(如乙醇,用于降低溶解度、加速干燥)。

指示剂(如需要):用于判断沉淀完全。

惰性气体(如N₂):用于防止氧化(如Fe(OH)₃沉淀)。

3. 器皿预处理

坩埚恒重:

将坩埚在规定温度下(如950°C灼烧BaSO₄)灼烧30分钟。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用分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

重复灼烧(15分钟)→ 冷却 → 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0.3mg,取最后一次质量作为坩埚恒重(m₀)。

滤纸处理(若用滤纸):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坩埚。

与坩埚一同灼烧至恒重(灰分质量可忽略或扣除)。


三、 操作步骤

1. 沉淀的生成(沉淀)

稀释:将样品溶液适当稀释,降低过饱和度。

加热:根据需要加热溶液(如生成BaSO₄时加热至近沸),增大沉淀颗粒。

缓慢加入沉淀剂:

将沉淀剂溶液缓慢、逐滴加入,同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避免局部过浓导致生成胶体或细小颗粒。

过量沉淀剂:加入稍过量的沉淀剂(通常过量20-50%),确保沉淀完全。

陈化(Digestion):

沉淀生成后,盖上表面皿,在一定温度(常为加热状态)下静置一段时间(0.5-1小时)。

目的:使小晶体溶解,大晶体长大(Ostwald熟化),改善沉淀的物理性质(更纯净、易过滤、易洗涤)。

2. 过滤与洗涤

准备漏斗:将处理好的滤纸折叠成菊花形,放入玻璃漏斗或布氏漏斗,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壁。

转移沉淀:

用倾泻法先转移上清液,再用洗涤液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

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

洗涤:

用少量洗涤液(每次10-15mL)多次洗涤沉淀。

洗涤原则:“少量多次”,提高洗涤效率。

检查洗涤终点:取最后几滴滤液,加入适当的试剂,确认无杂质离子(如用AgNO₃检查Cl⁻,用BaCl₂检查SO₄²⁻)。

3. 干燥或灼烧

干燥(适用于110-150°C稳定的沉淀,如SiO₂·nH₂O):

将带沉淀的滤纸或坩埚放入烘箱。

在规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

灼烧(适用于高温稳定的沉淀,如BaSO₄、Fe₂O₃、Al₂O₃):

将带沉淀的滤纸放入已恒重的坩埚中。

先在电炉上炭化滤纸(低温灰化,避免燃烧过剧导致喷溅)。

转入马弗炉,在规定温度下灼烧至恒重。

灼烧过程中可通入惰性气体(如N₂)防止氧化。

4. 冷却与称量

冷却:用坩埚钳将坩埚从烘箱/马弗炉中取出,立即放入干燥器中,盖好盖子。

冷却时间:冷却至室温(通常30-60分钟)。

称量:取出坩埚,立即用分析天平称量,记录质量(mₜ)。

恒重检查:重复灼烧(时间减半)→ 冷却 → 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0.3mg,取最后一次质量作为最终值。

5. 计算

称量形式质量 m₁ = mₜ - m₀

代入公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


四、 化学检验员实践要点

沉淀完全:确保沉淀剂过量,必要时检查上清液是否还有沉淀生成。

沉淀纯净:

防止共沉淀:控制沉淀条件(浓度、pH、温度)。

彻底洗涤:去除吸附的杂质离子。

防止损失:

转移要完全(定量转移)。

过滤防穿滤(选择合适滤纸)。

灼烧防喷溅(缓慢升温,充分陈化)。

恒重要求:恒重是结果准确的关键,不可省略。

安全操作:

高温操作戴防烫手套。

使用HF、强酸强碱时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炭化滤纸时防止明火。

记录完整:详细记录所有称量数据、仪器条件、沉淀剂用量、操作现象等。


五、 常见问题与解决

问题:沉淀穿滤。

原因:滤纸选择不当(孔径太大)、沉淀颗粒太细。

解决:换用慢速滤纸,优化沉淀条件(陈化、同离子效应)。

问题:洗涤不彻底,结果偏高。

原因:未洗净杂质离子(如Cl⁻、NO₃⁻)。

解决:增加洗涤次数,使用合适的洗涤液。

问题:灼烧后质量不稳定。

原因:坩埚未恒重、干燥器失效、冷却时间不足。

解决:确保坩埚恒重,更换干燥剂,充分冷却。

问题:沉淀颗粒太细,难过滤。

原因:沉淀剂加入过快、浓度太高。

解决:缓慢加入、稀释溶液、加热、陈化。


总结

沉淀法操作规程是化学检验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要求操作者具备耐心、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沉淀的生成到最终的称量,每一步都蕴含着化学原理和操作技巧。

掌握这套规程,不仅是学会一种分析方法,更是培养一种追求极致准确的职业精神。对于化学检验员而言,一个纯净、恒重的沉淀,是无数次精准操作的结晶,也是检验数据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最好证明。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