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知识 >

化学检验员检测过程中异常数据的识别与处理

异常数据指明显偏离预期或统计规律的结果,如平行样RSD>30%、回收率<50%、标准曲线截距过大等。化学检验员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记录、排查,而非掩盖或重做。

识别方法包括:与历史数据比对(如同一批原料成分突变)、逻辑判断(如总硬度小于钙镁之和)、统计规则(Grubbs检验)。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标注,并启动初步调查。

处理流程:

  1. 核查原始记录:计算错误?单位混淆?稀释倍数错?

  2. 检查样品状态:是否变质、污染、标识错误?

  3. 验证试剂与标准:是否过期、配制错误?

  4. 确认仪器状态:当日校准是否通过?基线是否稳定?

  5. 复现实验:由同一人或不同人重新取样、前处理、分析。

若复现结果一致,且样品本身异常(如客户送错样),应如实报告并附说明;若原因为操作失误,则原数据作废,新数据有效。所有过程必须记录在案,作为不符合工作处理依据。严禁无理由删除数据或选择性报告“好看”的结果。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