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问答 >

实验室监督员基本任职条件、具体职责及数量配置

实验室监督员在确保实验室活动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根据相关规范和指南,如CNAS-CL01-G0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说明)和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是实验室监督员的一些基本要求:


监督员的基本任职条件

技术能力:监督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通常要比被监督的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或同等水平的专业知识。

熟悉流程:了解实验室的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及其目的,并能正确评价结果。

资格认证:有时需要持有特定领域的专业证书或通过相关的培训课程。

正式任命:监督员应由实验室管理层正式任命,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监督员的具体职责

过程监督:对实验室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于新的检测项目、新设备操作、新手操作等重要场景。

问题纠正:一旦发现问题,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暂停工作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记录与报告:保持详细的监督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发现的问题及建议整改措施。

沟通渠道:拥有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乃至最高管理者沟通的权利,以便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监督员的数量配置

监督员的数量应当合理,既要覆盖所有必要的技术领域,又要保证每个监督员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一般情况下,监督员数量占全部检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比例约为10%左右,但这并非固定比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特别注意点

监督员的工作不应扩大到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监督上,这是内审员的责任。

监督员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需确保所有操作均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对于使用中的培训人员以及合同制员工,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适当的监督。


总之,实验室监督员是保障实验室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