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习问答 >

化学检验员烧伤、烫伤和割伤的预防和处理

化学检验员在日常实验工作中,频繁接触高温设备、腐蚀性化学品、玻璃器皿和锐利工具,烧伤、烫伤和割伤是常见的职业伤害。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是保障人身安全、减轻伤害程度的关键。


一、 烧伤与烫伤的预防和处理

1. 预防措施

规范操作高温设备:

使用烘箱、马弗炉、电炉、水浴锅等前,确认设备状态良好。

戴耐热手套(如石棉、硅胶手套)取放高温物品。

加热液体时使用沸石防暴沸,避免溶液喷溅。

化学烧伤预防:

操作强酸(如硫酸、硝酸、氢氟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时,在通风橱内进行,佩戴防护眼镜、面罩、耐腐蚀手套和实验服。

稀释浓酸时,必须将酸缓慢加入水中,并搅拌。

保持警觉:

高温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避免误触。

不将高温器皿放置在台面边缘。

2. 紧急处理

立即冷却:

小面积烫伤/烧伤: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化学烧伤: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氢氟酸等特殊化学品除外,需特殊处理)。

保护创面:

冲洗后,用清洁、干燥的纱布或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禁止涂抹牙膏、酱油、黄油、药膏(除非医生指导)等。

止痛与就医:

烧伤面积较大(成人>10%体表面积)。

涉及面部、手、足、关节、生殖器等关键部位。

三度烧伤(皮肤发白或焦黑)。

化学烧伤或电烧伤。

儿童或老人烧伤。

可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

以下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二、 割伤的预防和处理

1. 预防措施

规范使用玻璃器皿:

安装玻璃管、温度计时,使用润滑剂(如水、甘油),并用布包裹操作,避免用力过猛。

不使用有裂纹或破损的玻璃器皿。

清洗玻璃器皿时小心谨慎,避免在水槽中堆积。

安全使用锐器:

使用刀具、注射器、针头等锐器时注意力集中。

传递刀具时,将刀柄递给对方,严禁刀尖朝向他人。

个人防护:

戴防割手套(如Kevlar材质)处理易碎或锐利物品。

穿不露脚趾的鞋子,防止玻璃碎片扎脚。

2. 紧急处理

止血:

用干净的纱布、布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止血。

抬高受伤部位(高于心脏),帮助减缓出血。

若异物扎入,不要拔出,应在异物周围加压止血,并固定异物。

清洗伤口:

出血控制后,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

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洁伤口周围皮肤。

消毒与包扎: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注意刺激性)。

用无菌纱布或创可贴覆盖伤口。

就医指征:

伤口深、大、无法止血。

伤口内有异物残留。

伤口被脏物或锈蚀金属污染(需打破伤风疫苗)。

手指、肌腱或神经可能受损。

出现感染迹象(红肿、流脓、发热)。


三、 化学检验员通用安全原则

预防为主:绝大多数伤害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有效防护避免。

个人防护:实验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根据风险选择合适的类型。

环境整洁:保持工作台面整洁,通道畅通,减少绊倒、碰撞风险。

应急设施:熟悉洗眼器、紧急淋浴、急救箱、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及时报告:任何伤害事故,无论大小,都应报告主管,进行记录和评估,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定期培训:参加急救知识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烧伤、烫伤和割伤虽常见,但危害不容小觑。化学检验员应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PPE、规范操作)来降低风险。一旦发生伤害,应遵循“冷却(烧伤)、止血(割伤)、清洁、保护、就医”的原则,科学处理,避免二次伤害。安全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认证认可委员会 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