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环境样品处理
化学检验员处理环境样品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环节,其目标是将复杂、痕量的原始样品转化为适合仪器分析的、具有代表性的待测溶液或气体,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目标物、消除基体干扰、防止污染和损失。处理过程复杂且要求极高,直接决定了最终数据的准确性。
一、 通用处理原则
代表性优先:所有操作必须确保最终分析结果能真实反映原始样品的状况。采样方案和保存措施是基础。
防止污染:从采样到分析的每一步都可能引入污染。必须使用高纯试剂、洁净惰性容器,并在洁净环境中操作。
防止损失:目标物可能因吸附、挥发、降解而损失。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固定剂、冷藏、避光、快速分析)。
空白控制:全程进行空白试验(包括现场空白、运输空白、实验室试剂空白、流程空白),以监控和扣除背景污染。
质量控制:同步分析标准物质(CRM)、平行样和加标回收样,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遵守标准方法:严格遵循国家(HJ, GB)、国际(ISO, EPA)等标准操作程序(SOP)。
二、 不同样品类型的处理方法
1. 水样处理
现场处理:
金属分析:加浓HNO₃至pH<2,防止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和吸附在瓶壁。
氰化物:加NaOH至pH>12,防止HCN挥发。
酚类:加H₃PO₄至pH~4,并加抗坏血酸或CuSO₄抑制微生物降解。
营养盐(NH₄⁺, NO₂⁻, NO₃⁻, PO₄³⁻):加HgCl₂或氯仿抑制生物活性,冷藏。
过滤:用0.45 μm或更小孔径的滤膜过滤,分离溶解态和颗粒态。滤膜材质(醋酸纤维、玻璃纤维、PTFE)需根据目标物选择。
加固定剂:
冷藏避光:所有水样在4°C以下冷藏、避光保存和运输。
实验室处理:
液液萃取 (LLE):用有机溶剂(二氯甲烷、正己烷)多次萃取水样中的有机物。适用于大体积水样。
固相萃取 (SPE):水样通过装有吸附剂(C18、HLB、离子交换树脂)的小柱,目标物被吸附,再用小体积溶剂洗脱。高效、溶剂用量少,是主流方法。
固相微萃取 (SPME):用涂有吸附涂层的纤维直接吸附或顶空吸附目标物,然后热解吸进样(GC)。无溶剂,适合VOCs、SVOCs。
吹扫捕集 (P&T):对水样吹入惰性气体,将VOCs吹出,用吸附管捕集,再热解吸进GC-MS。灵敏度极高,专用于VOCs。
顶空法 (HS):将水样置于密闭瓶中加热,平衡后取气相进样。适用于高挥发性物质。
酸消解:HNO₃为主,常加H₂O₂或HClO₄/H₂SO₄增强氧化性,加热消解未过滤的水样或滤渣,使所有形态的金属溶出。
微波消解:更高效、安全、减少污染和损失。
消解(用于总金属、总磷、总氮等):
萃取与富集(用于有机污染物):
2. 土壤与沉积物处理
风干与均化:
室温下自然风干,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去除石块、植物残体等异物。
研磨过筛(通常<2mm或<150μm),充分混匀缩分。
消解(用于金属总量):
王水消解(HCl:HNO₃=3:1):最常用,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逆王水(HNO₃:HCl=1:3)或Aqua Regia:类似。
HF消解:用于测定硅、铝、钛、锆等难溶元素,或进行全分解。必须使用PTFE/PFA容器,并注意除氟(H₃BO₃掩蔽)。
微波消解:高效、安全,推荐使用。
碱熔:用于极难溶矿物或全分析。
提取与净化(用于有机污染物):
索氏提取:经典方法,用有机溶剂(丙酮-正己烷)长时间连续提取。耗时耗溶剂。
加压流体萃取 (PFE/ASE):在高温高压下用溶剂快速萃取。高效、自动化,是现代主流。
超声波萃取: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和促进溶解。操作简单,但效率不如PFE。
净化:提取液通常含有大量共提物(脂类、色素)。需通过柱层析(如硅胶、弗罗里硅土、氧化铝柱)或凝胶渗透色谱 (GPC) 去除干扰物。
3. 空气与废气处理
颗粒物 (PM):
用滤膜(石英纤维、玻璃纤维、聚四氟乙烯)采样。
处理:整张或部分滤膜进行酸消解(HNO₃-H₂O₂或微波消解)后,测定其中的金属元素。
气态污染物:
吸附管采样:用装有吸附剂(活性炭、Tenax、硅胶)的管采集VOCs、SVOCs。实验室用溶剂洗脱或热解吸进样。
溶液吸收:让空气通过装有吸收液的冲击式吸收瓶(如用碱液吸收SO₂,用H₂O₂吸收H₂S)。吸收液直接或经处理后分析。
罐采样(苏玛罐):采集环境空气或废气,直接进GC-MS分析VOCs。可保存较长时间。
4. 生物样品处理
均质化:用组织捣碎机或匀浆器将组织样品制成匀浆。
消解(用于金属):
湿法消解:HNO₃-H₂O₂或HNO₃-HClO₄。
干法灰化:先低温炭化,再高温(450-550°C)灰化有机物,残渣用酸溶解。注意易挥发元素(Hg, Se)损失。
微波消解:首选。
提取(用于有机污染物):
液液萃取:匀浆后用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处理匀浆液或消化液。
加速溶剂萃取 (ASE):高效。
三、 化学检验员关键要点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根据目标物性质(挥发性、极性、稳定性)、样品基体和分析方法选择最合适的前处理技术。
容器与试剂:使用石英、PTFE、PFA、棕色玻璃等惰性材质容器。试剂和水必须是高纯级(优级纯以上,超纯水)。
防止交叉污染:不同样品使用专用工具,器皿彻底清洗(酸泡、水冲)。
记录完整:详细记录采样信息、处理步骤、试剂批号、仪器参数、质控数据。
安全第一:处理强酸、有机溶剂、有毒样品时,务必在通风橱内操作,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
环境样品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远非简单的“溶解”操作。化学检验员必须像“侦探”一样,精心设计和执行每一步,从复杂的基体中“捕获”痕量的目标物。采样、保存、前处理、质控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数据失真。掌握这些复杂的处理技术,并始终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化学检验员胜任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能力,为环境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