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检验员生物样品前处理
化学检验员在处理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组织、毛发等)进行化学分析时,前处理是连接原始样品与仪器分析的桥梁,也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环节。生物样品基体极其复杂(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目标物(如重金属、药物、环境污染物)浓度极低(ppb至ppt级),且易受干扰、吸附或降解。因此,前处理的核心目标是:破坏基体、释放目标物、消除干扰、富集浓缩、转化为适合仪器分析的形式。
一、 生物样品前处理的通用原则
最大化回收率:确保目标物在处理过程中损失最小。
最小化污染:使用高纯试剂、惰性容器,避免引入外来污染物(尤其对痕量金属分析)。
最小化基体干扰:去除或减少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对仪器的污染和信号抑制。
保证样品均一性:确保取样具有代表性。
方法稳健可靠: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自动化。
遵守安全规范:处理强酸、有机溶剂、生物危害样品时,做好个人防护。
二、 主要前处理技术与方法
1. 用于元素分析(金属/类金属)的前处理
湿法消解 (Wet Digestion):
HNO₃ alone:适用于多数样品和元素。
HNO₃-H₂O₂:H₂O₂增强氧化能力,缩短时间,减少酸用量。最常用。
HNO₃-HClO₄:HClO₄氧化性极强,用于难消解样品(如脂肪多的组织)。危险! 需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爆炸。
HNO₃-H₂SO₄:H₂SO₄提高沸点,增强消解能力,但可能产生硫酸盐沉淀。
原理:用强氧化性酸(HNO₃为主)加热分解有机基体,使元素转化为可溶性离子。
常用体系:
设备:电热板、控温消解仪。
特点:经典、成本低,但耗时、易污染、有损失风险(如Hg、Se挥发)。
微波消解 (Microwave Digestion):
高效快速(10-30分钟)。
密闭系统:防止挥发性元素(Hg, As, Se)损失,减少试剂用量和污染。
自动化、安全性高。
原理:在密闭的PTFE/PFA消解罐中,利用微波加热和压力加速酸对有机物的分解。
优点:
特点:现代实验室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痕量元素分析。
干法灰化 (Dry Ashing):
易损失挥发性元素(Hg, Pb, Se, As)。
高温可能使某些元素(如Cr)价态变化或与坩埚反应。
时间长。
原理:先低温炭化(~200°C)去除有机物,再高温(450-550°C)灰化,残渣用酸溶解。
优点:可处理大样品量,试剂用量少。
缺点:
应用:对挥发性元素不敏感的分析,或与湿法结合(低温灰化)。
酸提取/浸提:
原理:用稀酸(如HNO₃)直接提取样品中可溶性或弱结合的金属。
应用:常用于尿液中金属的测定(如Cd, Pb),或研究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形态。
特点:操作简单快速,但不能代表“总量”。
2. 用于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前处理
液液萃取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原理:利用目标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操作:将样品(匀浆液、消化液、尿液)与有机溶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振荡、分层、收集有机相。常需多次萃取。
优点:原理简单,成本低。
缺点:溶剂用量大、耗时、乳化问题、回收率不稳定。
应用:经典方法,仍在使用。
固相萃取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溶剂用量少(比LLE少90%以上)。
可选择性富集。
易于自动化。
回收率高且稳定。
反相(C18, C8):非极性/中等极性有机物。
亲水-亲油平衡 (HLB):广谱,适用范围广。
离子交换(SCX, SAX):离子型化合物。
混合模式:结合多种作用力。
原理:让样品溶液通过装有吸附剂(固定相)的小柱,目标物被吸附,杂质被洗去,再用小体积溶剂洗脱。
吸附剂类型:
优点:
特点:现代有机分析的主流前处理技术。
固相微萃取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原理:用涂有吸附涂层的熔融石英纤维直接浸入样品或顶空吸附目标物,然后热解吸进样(GC)或溶剂洗脱(LC)。
优点:无溶剂、操作简便、可现场采样。
缺点:纤维易损、寿命有限、定量需内标。
应用:VOCs、SVOCs分析,尤其适合GC-MS。
加速溶剂萃取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SE):
原理:在高温高压下用溶剂快速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如组织、毛发)。
优点:高效、快速、自动化、溶剂用量少。
应用:土壤、沉积物、生物组织中有机污染物(农药、PAHs、PCBs)的萃取。
QuEChERS 方法:
原理:最初为农药残留开发,现广泛用于生物样品。基于盐析液液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 (d-SPE) 净化。
步骤:样品+乙腈→加盐(MgSO₄, NaCl)震荡分层→取上清液+净化剂(PSA, C18)震荡→离心取上清。
优点:快速、简单、便宜、高效,适合大批量样品。
3. 用于特定形态分析的前处理
形态分析 (Speciation Analysis):
提取:用温和溶剂(如甲醇-水、酶解)选择性提取目标形态,避免形态转化。
衍生化:将不易检测的形态转化为易检测的衍生物(如GC分析金属需衍生化)。
目标:测定元素的不同化学形态(如Cr(III)/Cr(VI), As(III)/As(V)/MMA/DMA, Hg⁰/Hg²⁺/甲基汞)。
前处理:
分析:通常与色谱-质谱联用(HPLC-ICP-MS, GC-MS)结合。
三、 化学检验员关键实践要点
方法选择:
元素总量:微波消解 > 湿法消解 > 干法灰化。
有机污染物:SPE、ASE、QuEChERS > LLE。
形态分析:温和提取 + 色谱分离。
空白控制:
试剂空白:所有试剂和水必须是高纯级(优级纯、电子级、超纯水)。
容器空白:器皿需用酸(如10% HNO₃)浸泡过夜,再用超纯水冲洗。
流程空白:全程同步处理不含样品的空白,监控全过程污染。
防止损失与污染:
金属:使用PTFE/PFA/PP容器,避免玻璃(溶出Na, K)和金属工具。
有机物:避免塑料容器(吸附),使用玻璃或PTFE。
挥发性物质:密闭操作,低温,快速。
质量控制 (QC):
加标回收实验:在样品处理前加入已知量目标物,计算回收率(理想70%-120%),评估方法准确度和基体干扰。
平行样:评估精密度。
标准物质 (CRM):使用有证生物基体标准物质(如NIST血铅、尿镉标准物质)验证整个分析流程的准确性。
安全第一:
在通风橱内操作强酸、有机溶剂。
穿戴防护服、护目镜、耐酸手套。
微波消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生物样品前处理是化学检验员专业技能的核心体现。它远非简单的“溶解”或“萃取”,而是一个需要深刻理解样品基体、目标物性质和分析方法要求的系统工程。现代趋势是高效、自动化、低溶剂消耗(如微波消解、SPE、ASE)。无论采用何种技术,严格的污染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是获得可靠、准确分析结果的根本保障。化学检验员必须像“精密切割师”一样,精准地剥离复杂的生物基体,将珍贵的痕量目标物安全、完整地送达分析仪器,为健康与环境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